掌握超聲波局部放電測試儀標準使用流程是精準測試電力設備的關鍵
點擊次數:27 更新時間:2025-11-07
在高壓電氣設備運行中,局部放電是絕緣劣化的早期征兆。超聲波局部放電測試儀通過捕捉放電產生的高頻聲波(通常20-300kHz),實現非接觸、不停電的故障預警,廣泛應用于GIS、變壓器、開關柜、電纜終端等設備的狀態監測。然而,若操作不規范,易因環境噪聲干擾、傳感器耦合不良或參數設置錯誤導致誤判。掌握
超聲波局部放電測試儀科學、標準的使用流程,是精準測試電力設備健康狀態的關鍵。

第一步:測試前準備與環境評估
檢查儀器電量、傳感器靈敏度及耳機/揚聲器功能是否正常;
確認被測設備處于帶電運行狀態(局部放電僅在電場作用下發生);
選擇安靜時段作業,避開風機、水泵、電鉆等強噪聲源;
清理設備外殼灰塵、油污,確保傳感器良好接觸。
第二步:正確選擇與安裝傳感器
使用專用超聲波接觸式傳感器(通常帶磁吸底座或手持探頭);
將傳感器緊密貼合于被測部位(如GIS殼體、變壓器油箱、開關柜面板),必要時涂抹超聲耦合劑以減少空氣間隙;
避免放置在螺栓、焊縫或加強筋等結構復雜區域,以免聲波反射干擾。
第三步:合理設置儀器參數
根據設備類型預設檢測頻段(如GIS常用40-60kHz,變壓器用20-50kHz);
調整增益(Gain)至適中水平:既能捕捉微弱信號,又不致背景噪聲飽和;
啟用“PRPD”(相位分辨局部放電)或“飛行時間”模式,輔助判斷放電源位置。
第四步:規范掃描與數據采集
沿設備表面緩慢移動傳感器(速度≤5cm/s),重點掃描法蘭、套管、觀察窗等易放電部位;
聽辨聲音特征:典型局部放電呈“咔嗒”“嘶嘶”聲,區別于機械振動的連續嗡鳴;
記錄信號幅值(dBμV)、頻率分布及對應位置,保存波形圖與音頻片段。
第五步:干擾識別與排除
若信號隨設備負荷變化而波動,多為真實放電;若恒定不變,可能為外部電磁或機械干擾;
利用方向性:旋轉傳感器90°,真實放電信號強度顯著變化,干擾源則變化小;
必要時配合特高頻(UHF)或高頻電流(HFCT)方法交叉驗證。
第六步:結果分析與報告生成
對比歷史數據或同類設備基準值,判斷放電嚴重程度;
按DL/T664、IEC60270等標準進行分級評估(如輕微、中度、嚴重);
出具檢測報告,標注疑似放電位置、信號強度及建議處理措施。